局內人結局(加繆《局外人》:因為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就被判了死刑了?)
對於加繆的《局外人》,早有耳聞,之前也看過電子書。但是不甚理解,一篇不算長的小說,為何被那麽多人所推崇?如今,再次重讀,多了一點理解,也感慨經典之所謂是經典,是經得起多番推敲的。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這是《局外人》開篇的第一句。看了之後,那種“局外人”的冷漠感頓時襲來。媽媽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何其重要的人。她的離世,對於“我”這個兒子來說,卻搞不清楚她何時離世,是母子關係不好還是這個人就是個冷漠無情,薄情寡義,甚至被人認為是心存惡念,而這也為他最後被判處死刑而埋下了禍根。
這裏的“我”正是《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一個普通的小職員,母親去世請假回去奔喪。不同於一般人認為的應該有的悲傷,他表現得像個局外人。把母親放在養老院不管不問,不肯看母親的遺容最後一眼,全程他未掉一滴眼淚,甚至沒有耽誤吃喝,第二天還與女人約會,看喜劇滾床單,他挑戰著人們對於一個為母親養老送終的兒子的既定概念。
就連作者加繆也曾有說:“在我們的社會裏任何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而在《局外人》這本書裏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可能覺得很荒誕。而世界的荒誕性正是加繆想要表達的主題。在讀客這本《局外人》封麵上有這樣一句話,
“在人類文學史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代表作《局外人》,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世界的荒誕性,成為二十世紀整個西方文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作品。”
至今,這部偉大的作品仍然被人所推崇。其中涉及到的不隻是一個荒誕的故事,也是對於人和社會、人群和自我、孤獨、苦難、生死等人生重要問題的探討。
《局外人》開篇就告訴了讀者主人公母親去世的消息。千裏奔喪的兒子,沒有哭喊的悲痛,隻有冷漠的旁觀,讓人意外,但也可以理解。畢竟,古就有莊子“方箕踞鼓盆而歌”的記載。當莊子的朋友看到他在妻子去世後,不但不悲傷地哭泣,反而在唱歌,非常氣憤。其實,莊子並非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對生死有他超然的理解。坦然地看待人類的生死是如萬物會消長,如季節變換。
對於一切都無所謂的默爾索,是否也是對於死亡有著超然的理解呢?是冷漠地旁觀,還是理智的克製?
村上春樹曾經說道:“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裏。”也不是每個人都遵從同一種生活方式。
默爾索用“媽媽”這樣包含感情的詞,他還提到自己是愛媽媽的,記得媽媽說過的話,其實他不想哭泣,隻是認為“接近死亡的時刻,媽媽也該感到解脫,並準備好把一切從頭來過了。沒有人,沒有人有權利為她哭泣。”其實,他是認為哭泣對於已經解脫的媽媽來說,完全沒有必要,自己不需要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為難自己,違背自己的意願。
在加繆的作品《西西弗神話》裏曾這樣表述荒誕,“ 荒誕產生於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
《局外人》中中的主人公在默爾索凡事采用無所謂、怎麽都行的態度,何以看到他的呼喚呢?用一種看似局外人的無所謂,來遠觀這個世界的時事變化。
“聽見別人談論自己總是很有意思的,即便是坐在被告席上聽。”用看熱鬧的心態來圍觀自己的被審,這種“超凡脫俗”的反應,看似荒謬,其實,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很多時候,都會發現,自己的存在並沒自己想象的那麽重要。當衣服穿反走在路上的如芒在背,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可是人人都想讓別人關注自己,時時地刷存在感。就連默爾索也忍不住大喊:“追根究底,誰才是被告?被告也很重要的。我有話要說!”
但是,內心的呼喊,還是沒得到回應。檢察官還是認為默爾索這種不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的人殺人是有預謀的,這個人本性就是惡的,可以說是窮凶惡極、死有餘辜。
按照當時的法律,審判時候的形勢,他本被判的刑可能不是很重。最終,默爾索還是被判處了死刑。可以說,他不是被法律製裁的,而是被道德處決的。
雖然他並沒有檢察官說的那麽罪大惡極。但是,不辯解、不否認自己的言行,也不承認自己悔悟的默爾索,用旁觀者局外人的視角,見證了自己被判刑的過程。
他真的是那麽無視生死嗎?其實不是,他對於生活有著極致的熱愛。用他自己話說那就是“最簡陋卻最難以忘懷的快樂:夏天的氣息、我熱愛的街區、某一種夜空、瑪麗的笑和連衣裙。”
從這裏可以看出默爾索是敏感和對生活有著熱情的,但是,他不是自由的。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也說:“人生來自由,卻又無時無刻不處於枷鎖之中”。這種枷鎖,是社會和道德上共同的一些規則,一些約定俗成,正常人都應該做的表現。比如母親葬禮上的崩潰和眼淚,大家都如此,為何你要超然世外?
對抗讓默爾索變得很累,他選擇了最省力的“怎麽樣都行”,“我的心已經與世隔絕”,對待自己誠實,不愛就是不愛,沒有悔悟就是沒有,也對外界誠實,不迎合。
看似的佛係,無論怎樣都行的隨意,也是他這個像局外人的局內人的無奈之選。
在閱讀《局外人》時,看默爾索這個局外人的處境以及內心變化,故事有些令人唏噓,但是,也常會感到共鳴。反觀自己,不也常有那種“這世界與我何幹”“自己總是格格不入”的無奈。融不進別人的圈子,因為不想委屈自己迎合,大家都在積極奮進的時候,自己卻總想“我可不可以不努力?”當下“內卷”的大風到處吹,可還是有人發出“躺平”的吼聲。不管是否會在多年後,後悔自己當時“腦子壞掉了”不努力,還是被“內卷”的狂風吹倒幾個跟頭,對於自己,始終的是誠實的。如果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過一生,誰又能說那是錯誤的呢?
“一切都是真的,又沒有什麽是真的!”加繆揭示出世界的荒誕,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默爾索的倔強也是遵從本心,反抗的一種表現。
看過本書後麵的導讀文章,對《局外人》這部小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來這部經典有那麽多隱含的意涵,值得我們去深度思考。在這篇導讀裏作者張博提到,“今天當我們閱讀《局外人》之時,我們需要始終記得加繆的這句話: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不可能是一個終點。”
讀《局外人》這本書也是一個起點,建立起新的生活態度,認清自己,理解自己,也直麵死亡、黑暗、苦難和荒誕。
你好,我是橘子,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吧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